各单位:
根据皖科协组秘〔2021〕14号《关于评选第二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的通知》的要求,经组织遴选、民主推荐、专家评议,拟推荐桂双英同志、吴德玲同志、蔡标同志、朱国旗同志为安徽省创新争先奖个人奖候选人。
推荐对象情况如下:
桂双英,女,1968.11,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7年),安徽省高校“药食同源中药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领军人才团队负责人(2020年)、“新型释药系统研发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2018年);安徽省药剂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所长。一直从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中药新制剂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226篇,参编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34项,授权15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7项。近3年来,桂双英教授紧紧围绕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的实际需求,致力于药物制剂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并推进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
吴德玲,男,1973.2,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自入职以来,长期奋战在科研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一线,立足安徽省道地主产中药资源加工炮制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带领团队在产地加工炮制与质量提升领域中,在中药新标准、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中成绩突出。曾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服务地方产业技术升级,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做出新贡献。
蔡标,男,1980.3,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青年岐黄学者,安徽省杰青项目获得者,近几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及单体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中管局青年岐黄学者支持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杰青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9篇、国内顶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领域杂志收录论文6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因病机,针对痴呆“益气补肾、豁痰化瘀”的治疗大法,围绕钙超载及钙信号通路网络,探索了临床疗效确切、具有“益气补肾、豁痰化瘀”功效的黄蒲通窍胶囊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同时,通过探索黄蒲通窍胶囊主要活性成分,明确黄蒲通窍胶囊治疗AD的物质基础及活性部位,阐释黄蒲通窍胶囊治疗AD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AD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朱国旗,男,1982.11,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近3年来主要从事脑病中医药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系统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介导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在认知损伤、抑郁、神经发育中的关键作用。重点探讨认知功能损伤、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发生的神经机制并揭示中医药的干预机理;研究中药人参、黄芪、仙茅中苷类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仙茅苷对衰老引起的记忆损伤、AD、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机理。和省内外多家企业合作研发神经精神改善功能的中药沉香和黄精多糖产品。近年来,申请人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青年皖江”、安徽省杰出青年等项目资助,并顺利完成结题;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得第17届安徽青年科技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奖等;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neuroscience、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Neuropharmacology、AP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SCI总影响因子超过100,总引用超过1000余次。
公示时间:2021.4.15-4.21。如有异议,请以真实身份书面提出。学校将在24小时内组织专人处理,一旦属实,将不再继续推荐。
联系电话:68129062(科技处) 68129047(纪委监察处)
科技处
2021.4.15